1、菌種選擇
國內地栽黑木耳優質高產品種較多,主推黑29、延明1號、黑916、延農11、長白山7號等。一般干耳單產每袋都能達到50克。黑木耳品種按其形狀可分菊花型和多片型,地栽黑木耳一般要選擇多片型,按其后熟過程所需積溫不同,可分早、中、晚熟三個品種。早熟品種一般菌絲快長滿袋或剛長滿袋時劃口,就可以出耳,此時產量也最高,如果劃口不及時,產量就會受影響;晚熟品種菌絲長滿袋后還需要后熟過程,其所需積溫達500℃以上(日平均溫度×天數),如果后熟過程所需積溫未達到之前就劃口,劃的口里不長木耳,還容易污染,長出雜菌;早熟和晚熟之間的品種叫中熟品種。
現在延邊地區一般種植春耳,因春耳耳片肥厚,顏色深黑,品質好。但春耳是冬季生產,所以對培養室有一定要求;一是保溫性好,二是具備增溫條件,地栽黑木耳的經濟效益首先是靠技術,但更重要的是靠規模,假如有一間培養室,一次能養菌一萬袋,就做一萬袋,生產的數量少,相對就增加了生產成本。如果選擇晚、中、早熟品種就可以生產三萬袋。即12月中旬之前先生產一萬袋晚熟品種,2月初之前再生產一萬袋中熟品種,把長滿菌絲的晚、中熟種菌袋裝在編織袋里、堆在室內保管就可以,最佳溫度0°-10℃,如果沒有地方放,可放在室外,苫好就可以,最后再生產一萬袋早熟品種,這三個品種雖然生產菌袋時間不同,但都可以4月份劃口,并能同時出耳,比一萬袋規模有三倍的經濟效益。
2、培養料的配制
凡是闊葉樹木屑都可以做培養料。配料應注意原料合適的配比、料水比和酸堿度,這些因素影響培養料的理化性質,與木耳菌絲生長發育有直接關系。配方一:鋸木屑78%、稻糠18.5%、黃豆粉2%、石膏粉1%、生石灰0.5%。配方二:鋸木屑86.5%,麥麩10%,豆餅粉2%,生石灰0.5%,石膏粉1%。配方三:鋸木屑78%、麥麩20%、石膏1%、白糖1%。各配方配料含水量60%左右。一般用手捏拌好的培養料,指縫間有水跡,滴水不超過一滴為宜。
3、拌料裝袋
培養料最好用拌料機拌料,如果人工拌料,至少要保證“三三”制,也就是說,輔料先拌三遍,主料和輔料混合拌三遍,加水后再拌三遍。或者,先把輔料混合拌勻后,一層主料,一層輔料,混合后進行拌料,正反方向各2-3次就可以了。 培養料加水后,要拌勻,堆悶2小時,讓其水分浸潤濕透,不能混雜有干料,以免影響滅菌效果。
裝袋可選用裝袋機,該機裝料打孔能一次完成,即節省人力,又保證了裝袋的質量。袋一定要選用17×33cm的聚乙烯袋,因聚乙烯袋在低溫時不易破損,質地柔軟,易收縮,袋壁緊貼菌棒上,開口出耳時保濕性能好,噴水時不易使菌袋內積水,減少了出耳期的后期污染。裝料要松緊適度,料松菌絲弱,易衰老,出耳時易污染,料過緊通氣不良,發菌慢。一般每袋填料1.1-1.2公斤。裝料后套上頸圈,壓上蓋。蓋和料面應保持3-5cm空間高度。
4、滅菌接種
裝完料的栽培袋要放入55×44×30公分的鐵筐內,再移入鍋內。滅菌方法多采用常壓滅菌。常壓滅菌時間應從鍋內溫度達到100℃時開始計算,持續6小時以上,再燜鍋2小時。如滅菌期間溫度降到100℃以下,滅菌時間至少要延長2小時以上,以做到徹底滅菌。
接種應嚴格無菌操作,熟練掌握接種技術,接種前用2天要用甲醛對接種箱(室)進行消毒,還應將所用的菌種瓶表面用2%的高錳酸鉀溶液洗滌,所用的接種工具也要消毒才能與菌種一起放入接種箱(室)。對有懷疑的菌種,可先拔掉棉塞聞味,若是清香味,屬合格菌種,若有酒、酸、臭味,則是壞菌種,應該淘汰。接種時要挖去瓶口老菌塊,不要將菌種弄得太碎,菌種太碎萌發緩慢,易遭霉菌感染。一般一瓶二級菌可接三級菌(栽培袋)40-50袋。
5、培養
選擇干燥、衛生、通氣、避光、保溫性能好的房間作為培養室。在培養室內安裝培養架,高度由房間的高度來確定。一般高度3.1米的房間搭8層比較合適,高度3.4米的房間搭9層。一般是距地面0.45米以上,每隔30厘米搭一層,最上層距頂棚0.5米。最下層氣溫低時距地面稍高一些,上面留足通氣空間以利通風換氣。培養架的寬度以菌袋上、下架方便為原則,一般單面上架(靠墻)0.8米較合適,雙面上架以1.5-1.6米較合適。架床鋪木板要留有一定間隔以利于上下通氣。木板要求干燥,沒有毛刺,防止刺破塑料袋。培養架之間要連接緊密,防止倒架造成損失。
擺袋之前室內用甲醛進行消毒,擺袋時先把菌袋倒過來,使孔內菌種落下,然后正立擺袋,保證大部分菌種覆蓋料面,使少部分菌種落到孔內,接種后,開始的7天培養室溫度以25-28℃為宜,有利于菌種復活和定植,并降低污染率;7天后一般料溫高于室溫,為防止燒菌,培養室應降溫至20-25℃左右,促進菌絲加快生長和吃料。菌絲長滿袋后,培養室溫度應降至20℃左右繼續培養,使菌絲多積累養分,并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。養菌10天后開始早晚各通風半小時以上,保持室內黑暗有利于菌絲生長,養菌期間如果發現雜菌,挑出來重新裝袋滅菌,也基本上不影響單產。另外應每天用來蘇水對培養室進行加濕消毒。每5天用甲醛熏蒸一次。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45-60%之間,保持室內“通風干燥,宜干勿濕”。 每周應翻堆或倒架1次,以免燒菌。
6、集中催耳芽期管理
耳場要建在靠近水源、水質良好、清潔衛生、無污染源、通風良好、空氣新鮮的地方。對老耳場要先清除廢棄的菌袋及殘留物,然后再翻耙、整平、做畦床,并將畦床澆透水,以利保濕,噴5%石灰水和800-1000倍DDV消毒、滅菌、殺蟲。在畦床面鋪1層塑料薄膜或塑料編織袋片、遮陽網、細紗網等,以免雨水將泥沙濺于耳片上,降低商品價值。